都是報應——《使命召喚17:黑色行動冷戰》測評報告

被戲稱為「美國CF「的《使命召喚》終於在11月13號發售了。這一作有他很出彩的一點,也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但是綜合來說仍然是處於水準之上的。60美元所包涵的仍然是已經延續多年的老三樣:單人戰役,多人模式和殭屍。雖然有數據說購買《使命召喚》的玩家通關單人戰役的比例越來越低。甚至《黑色行動4》就乾脆取消了單人模式。幸好後繼作品並沒有放棄這個已經被認為是《使命召喚》的特徵之一的單人劇情。我們才看到了《黑色行動冷戰》這精彩的單人模式。在這一作單人劇情成為了最大的亮點。

精彩的劇情,沉浸的體驗

游戲的名字就透露了游戲所處的時代。本作的故事是發生在冷戰時期。具體來說是發生在里根總統的任期之內,也就是80年代。當時已經是冷戰末期了,美國正在對蘇聯構建的體系重拳出擊。

一開始,單人戰役給我的感覺還是相當「美國主旋律「的,充滿著美式的愛國主義情緒。事情因為綁架美國公民而起,。而主角一行人就開始了報復行動。這次報復行動得到了一個重大的情報,本作反派的消息,接下來的任務就是消滅整個反派。本作的單人劇情部分還包含了兩個支線,但是需要在正片中收集相關情報,而且玩家還必須像真的特工一樣去對情報加以分析,進行解密。才能完成本次任務的預定目標。所以游戲的代入感是很棒的。

情報與任務

本作的劇情模式給了玩家更大的自由度——有多種方案的選取,游戲設定一個目標但是有多種路徑可以到達目的。玩家可以自由選擇哪一種方式完成關卡目標。比如說在其中的一關玩家會在克格勃大樓里行動。游戲會給出四種不同的任務路線。

哪一種都能完成任務

但是實際上你也可以完全不管這些提示,直接撬鎖潛入「乾濕活」一樣能夠完成目標,根本就沒有限制玩家的行動路線。在這一個關卡的前半段真的有一種在玩「殺手」的感覺。

Remember No Russia的經典重現

此外,游戲里最驚人的是還沒有講到。在劇情的倒數第二關,游戲精心設計了一個相當絕妙的故事,並為此故事設計了完整游戲場景。能很明顯的這一關借鑒了許多其他類型的游戲。所以在這一關的游戲體驗有一點像《史丹利的預言》和《寂靜嶺PT》。玩家會一遍遍的重複經歷某些場景,於此同時還會有畫外音在不停的指導玩家的行動路線。玩家則在不斷的場景輪回中充分感受這個精彩故事的細節和整個故事的來龍去脈,劇情相當有沖擊力。

記憶里的越南叢林

這一作雖然保持了系列傳統——可勁黑蘇聯。在游戲的流程中玩家會多次直觀感受到這一點。但是編劇也狠狠的黑了一把美國。游戲開篇就把「自由世界」掛在嘴上。可人乾的事是一件也不做。「自由啊,多少罪惡假汝名而行」就是本作最貼切的評價了。不愧是諾蘭版《蝙蝠俠》三部曲編劇的手筆。

帶有反戰標志的美國國旗,多麼諷刺

回歸傳統的多人模式

雖然《使命召喚》最讓人津津樂道的是它的單人戰役,但是不意味著多人模式就不重要了。游戲的多人模式可以說回歸了傳統,快節奏的戰鬥模式給人的感覺挺棒的。游戲取消了死亡就消失的連殺技能,將其換成積分制,死亡並不會重製積分。保證了即使是菜雞也能夠在一局游戲里放出幾次技能,不被大佬的火箭炮,導彈和炮艇吊著錘。

游戲還做出了一個改變就是游戲的ttk(time to kill擊殺所需時間)變長了。其結果是雙面的,對於率先射擊的一方來說自然是不利的。我能射擊敵人,敵人就也能射擊到我。我擊殺敵人的時間變得更長,暴露在敵方火力下的風險就變得更高了。而對於被偷襲的一方來說更有利了,我有更多的時間進行應對。反擊或者躲藏都有更多的時間進行。

而最重大的改變就是地圖。游戲的地圖變得更加聚集。在前作飽受玩家詬病的地圖和復活點讓偷襲與埋伏成為了游戲體驗的大敵。一直以來的爽快進攻的戰術被伏擊所克制,玩家自然就沒有了游戲體驗。本作通過以上的這三個改變,削弱了伏擊的收益,重新把帶有英雄主義色彩的沖鋒射擊風格帶會多人模式,也保證了新手也有一定的游戲體驗。

在新增的游戲地圖中,我個人是比較喜歡衛星墜落,艦隊與十字路口的。這幾個地圖都有比較完善的近中遠三個射擊層次,各個槍械都能有其用武之地。同時地圖緊湊能夠快速到達戰場,,蹲比幾乎沒有。游戲的節奏很快,體驗比較均衡。沙漠,海洋與冰原,不同的風景都能體會到,豐富的戰場態勢會給玩家新鮮感。

只可惜游戲在細節上確實做的不夠,給人的感覺怪怪的。但是說不上來哪裡有問題,但就是不夠爽。雖然游戲給人的感覺沒啥問題但是可以做得更好。這一作本來就是趕工的。一年之前才開發了三成的內容,又碰上了疫情和居家隔離。期待製作組之後的更新吧!

喪屍玩法

喪屍模式也是一個《使命召喚》的老傳統了。簡單地說就是納粹瘋狂科學家的實驗。玩家可以單人也可以聯機,進入到這座被廢棄的設施。而我們的最終目的就是關停整個設施並順利離開此地。這一代的喪屍模式規則上還挺復雜的,玩家需要在喪屍群中收集大量物品,包括對付殭屍的「神器」(需要玩家自行解鎖),也隱藏了一些彩蛋就比如說大火的「黑人抬棺」。

不過殭屍模式的驅動力仍然來自任務。玩家需要做什麼會有大大的提示,但是太多的需要收集的要素和繁雜的收集流程真的很考驗玩家的耐心和記憶力。如果有小夥伴能夠聯機開黑就能有一個比較好的游戲體驗,但是如果是野隊就很可能四個人摸不著頭腦在整個地圖四處亂竄。那簡直就是一個悲劇。

本作雖然做出了諸多改變,但是槍械的升級真的相當緩慢,即使考慮到這款游戲是一個長期運營的游戲。加上滿配件的槍械和無配件的槍械真的是兩把武器。高武器等級的人一定會碾壓低等級武器的人。而解鎖配件就需要該武器的擊殺數。所以形成了「殺不了人需要升級武器,而升級武器需要殺人「的悖論。但是幸好殭屍模式和多人模式共享武器等級,對武器等級有所緩解。從某種角度來說也加快了武器的解鎖進度(但仍然很慢)。

一把武器想要滿級最少需要2-3天

玩後體驗與總結

總的來說游戲的的水平達到了水準之上。雖然有不讓人滿意的地方,但是優點還是相當突出的。槍械的射擊手感沒有非常滿意,但是那種「沖沖沖」的戰場氛圍很棒。游戲還有這多種模式可供遊玩,傳統的射擊對戰玩膩了,還有大逃殺的臟彈模式,大逃殺玩膩了還有殭屍模式。這一作的劇情也非常出色。歷代的《使命召喚》其實都是美式價值觀與個人英雄主義的結合。從某種角度來說就是「美國的抗日神劇」。而這一代重回冷戰但是並沒有預設立場,擁有多個結局。可以說是近幾年COD劇情的巔峰了。

隨便看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