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速通九轉大腸

文/星滅山上一白妖

不久之前,我盤點了一下2022年的「年度爛梗」。

當然,「爛梗」只是個不算很貼切的修飾詞。在現在,我和我周圍的朋友們其實早就習慣了在群聊里借梗飆圖,也都希望新的一年能出現更多有趣的樂子。

但讓人有些沒想到的是,今年第一個稱得上是現象級的熱梗,竟然是「依託答辯」。

這個切片來源於一檔名為《頂級廚師》的美食綜藝節目,其中一期節目的壓力測試環節里,參賽選手們被要求在指定時間烹飪出評委指定的菜餚,也就是「九轉大腸」這道菜品。

其中一位名叫俞濤的選手,給評委曹可凡端上了要求的「九轉大腸」,然後主動介紹到:自己在清洗大腸的時候主動保留了一部分「原味」,這樣才能讓人知道自己吃的是大腸。

隨後,作為評委的曹可凡詢問到「你是故意的還是不小心的」,俞濤同樣一臉認真的回應:故意的。

盡管俞濤的回答很有底氣,但菜品跟他的配合顯然不是很好。曹可凡將一塊大腸送入口中後便立即戴上了「痛苦面具」,迅速將大腸吐在了餐巾上面——想刀一個人的眼神是藏不住的。

然後鏡頭迅速調轉,對准了臉上寫滿無辜的俞濤。

然後不出意外的,這位給評委端上了「答辯」的選手遭到了淘汰,只是相較於其他人的遺憾離場,俞濤臨走前的那一聲「值了」,似乎包含了別樣的意味——「一換三」肯定血賺啊。

完全不需要任何旁白和語言,評委曹可凡從最初滿臉笑容,貼心的詢問這名17歲參賽選手的做菜細節,到大腸入口後想要「鯊人」的眼神,配合上俞濤的「精彩演出」,以及橫亘在兩人中間的「答辯風味」大腸,就已經提供了足夠的節目效果。

就是這短短37秒的片段,在幾天時間里已經有了1500萬以上的超高播放量。

就像文章開頭提到的那樣,我跟其他朋友們已經開始用「九轉大腸」飆圖了。

有被譽為「互聯網公廁」的孫吧版本

「你是故意在諸王峽谷玩滋崩的嗎?」

「故意的!」(驕傲)

還有《APEX英雄》的其他版本。

戰錘版本:

偷膠大戶萬代版本:

原本的愛情故事,也突然就沒那麼讓人期待了。

當然,被禍害的並不僅僅是這一家動畫電影……

除了各路梗圖相繼出爐,隨著「九轉大腸」的走紅,也讓長達十多分鐘的加長完整版《頂級廚師》,同樣擁有了數百萬的播放量,各種二創也應運而生。

最為普遍的,便是通過配音的方式,將切片「迫害」的目標從評委曹可凡換成其他人。

比如將參賽選手俞濤換成了虛擬主播「阿梓」,而幾位評委則分別由「七海」等多名虛擬主播擔任。

比起原片中曹可凡本人「憋屈」地帶上「痛苦面具」的情況,幾位虛擬主播評委平日「口吐芬芳」的次數本就相當頻繁,所以也直言不諱的對著選手「阿梓」進行輸出。

最終的成片不僅很有節目效果,同時也算變相幫曹可凡出了一口「惡氣」。

但別忘了,「澀情才是第一生產力」,盡管九轉大腸看上去跟「澀澀」沒有半毛錢關係,可網友的創造力是無窮的。

不僅將選手和評委的對話換成了日語,還給「大腸」賦予了人格,添加日語的女聲音效。然後整個視頻的畫風一下子就變得奇怪了起來。

(諸位,我好興奮啊!)

還有人從節目里挖出了曹可凡本人的「惡行」:比起「九轉大腸」時候的自己,這時的曹可凡顯然經驗更為老道,直接要跟這位製作出了「泔水配拉麵」的選手「一換一」——你陪我吃一點兒。

而且,這段素材在B站走紅,那麼大量的鬼畜顯然是它逃不過的一個二創門類。

不管怎麼說,「九轉大腸」算是徹底成了這段時間的互聯網熱梗。不過,隨著這個「答辯風味」的九轉大腸切片走紅,很多人看到大腸就條件反射產生不好的聯想。這使得一些美食UP主親自下場(尤其是九轉大腸所屬的魯菜系UP)進行澄清:真正的九轉大腸不是這樣的!

著名美食UP王剛更是恰到好處的,在前兩天更新了「原味大腸」的製作教學,可以說是很有節目效果了。

話說到這裡,可能不少人對於九轉大腸這道菜產生好奇。

還好,雖然肯定不能實操,但是在文章中跟大夥聊聊應該還是可以的。

「九轉大腸」這個名字其實就是紅燒大腸的升華版,主要是為了形容這道菜的烹飪手法相當復雜,如同九轉仙丹的煉製過程。而我也在UP王剛去年6月的「九轉大腸」視頻里,看到了這道菜完整地製作過程(網上版本較多,但差異不大)。

整個製作過程也被分成了洗、焯、煮、汆、煸、燒、煨、㸆諸多環節,可以說很貼合「九轉」這個名頭了。

「洗」這個過程,不僅需要仔細清理大腸上的淋巴和臟油脂,後續還需要依靠麵粉的粘性來去除其餘的雜質,之後更是需要反覆清洗直到水清。

除此之外的烹飪環節,大夥看到名字應該就能了解一二,除了「㸆」可能會讓人有些疑問。

這個相對生僻的字代表的同樣是一種烹飪技法:先把原料炸透或兩面煎黃,然後放進調料及湯汁,移到文火上收干湯汁。

完成了「㸆」之後,意味著這道九轉大腸就順利完成了。

在具體了解了九轉大腸的製作方法之後,回過頭來,再看看參賽選手小胖俞濤的這道九轉大腸,就顯得很耐人尋味了。

不少人表示,這個切片的節目效果不僅來自於選手和評委的表情反差,還來自於選手依靠「陽謀」實現了一換三,讓評委吃下了「答辯」。

但在看過教學後,真相也就呼之欲出:真正讓曹可凡帶上「痛苦面具」的,是俞濤刻意沒有清理的、留在大腸內的豬網油(也就是俞濤口中的「原味」),而非大夥想像中的「答辯」。

而最後對九轉大腸進行收汁的時候,俞濤加入了豬網油焯水剩下的液體,這種「原湯化原食」的操作才是他「反殺」三位評委的關鍵。

當然,你或許會問:「原湯化原食」的操作聽上去很有道理啊,到底是俞濤處理的問題,還是完全不存在這項操作? 

其實是有的,但卻是在「原味大腸」這道菜中。

可即便如此,所謂的「原味」,也只是先利用干凈的豬網油來煉油,然後用這種油脂來炒制後面的大腸。至於將豬網油焯水後的液體用來收汁,就完全是俞濤自己的「創造力」了。

雖然這個操作有些離奇甚至「反胃」,但如果你有了解過俞濤在節目中完整地表現,或許就不會太過驚訝了。

在這期製作九轉大腸的節目中,俞濤之前的那名選手因為處理的太過干凈,下料太重,被評委評價為「丟失了食材本身的味道」。經過節目組的剪輯和拼接,最終呈現出的效果,就好像是俞濤吸取前一位選手的教訓,留下了「原味」在大腸之中。

除此之外,俞濤以往的參賽菜品中,還有比「九轉大腸」更震撼的。

在那期節目中,節目組給出了西瓜、瘦肉等材料讓選手發揮。大部分選手選擇利用西瓜皮和瘦肉來做菜,瓜瓤則用來製作一道甜品。

俞濤呢?他選擇的是自己以往從未嘗試過的「西瓜羹」——將西瓜瓤、瘦肉和枸杞按照先後順序加入鍋中燉煮,然後盛放在西瓜皮當中。

這份擔心果然還是應驗了

西瓜瓤本身在加熱後就會發酸的特點,在配合上瘦肉和枸杞這些食材,最終成品的味道如何可想而知。更何況,單看「西瓜羹」的賣相都很難讓人下嘴(yue):

大夥玩梗玩的樂呵,UP主製作「九轉大腸」二創的熱情更是空前高漲,但在大夥兒都在轉髮長圖時,卻沒多少人發現,這檔將「答辯」端到三位評委面前的綜藝,其實是10年前的節目了。

2010年,東方衛視收購海外綜藝節目《廚藝大師》的版權之後,打造了這檔中國本土的美食綜藝節目《頂級廚師》。來自全國各地的美食愛好者在這裡進行比拼,經由曹可凡、劉一帆等評委的評判遭到淘汰或是晉級。

最終的冠軍則類似於原版的《廚藝大師》,能夠獲得百萬創業基金和一份工作合約。

只是總覽近些年引進的海外綜藝,除了「跑男」、「中國好聲音」等少數幾個火熱的現象級節目,不少海外綜藝進入中國後都呈現出了一定的水土不服,《頂級廚師》更是只做了兩季便草草收場。

事實上,不僅僅是「九轉大腸」這段切片本身十分抽象,《頂級廚師》整個綜藝幾乎稱得上是「抽象」的代名詞——因為它的名場面實在是太多了。在刀工考驗環節,一位女選手處理的洋蔥切片相當粗糙,三位評委中唯一一位會做飯的劉一帆拿著洋蔥質問這位選手「愛不愛食材?」,這名女選手不知是被洋蔥嗆得流眼淚還是為之「感動」,一邊哭一邊大聲的對著評委碰到自己眼前的洋蔥說「我愛它,我愛它」。然後,她就這樣神奇的通過了刀工考驗這一關……

如此抽象的表演,過去我只在另一位抽獎派代表「葯水哥」的直播間欣賞過。

即便單從幾位評委拿著刀叉吃中國菜的場景,也能明顯看出節目本土化上的不足。再加上本身的節目效果比起《廚藝大師》相去甚遠,這種結局也算是意料之中。

即便現在突然翻紅,也僅僅是因為選手製作菜品實在太過離奇的緣故。

對於觀眾而言,這份歡樂是共通的,但對於這檔節目本身來講,這樣的翻紅方式顯然是有些「尷尬」甚至是羞恥。

此前選手俞濤本人還發了視頻回應,對於自己封存依舊的「九轉大腸」得到大家關注感到相當的榮幸。

視頻介紹里更是提了一嘴:關注我,帶你解鎖大腸新吃法。

然後,這位老哥的短視頻賬號更新內容,就從原本很正經的美食視頻,變成了接近「九轉大腸」的重口畫風。

只是,在沒了曹可凡這位「可敬評委」來飆對手戲之後,這類視頻好似成了真正的「依託答辯」,不再有那種反差感帶來的歡樂。

但評論區的朋友和俞濤之間的互動卻將這個顯得有些枯燥的視頻,升華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舉報免責聲明: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戶端創作者,不代表騰訊網的觀點和立場。

隨便看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