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狂飆的開年神劇,也難免「竄稀式爛尾」的老路?

     《狂飆》終於迎來了大結局。

       誰能想到,從1月14號首播開始後只用了幾天,《狂飆》就造就了一騎絕塵的爆火場面。

       《狂飆》的口碑與收視就一路狂飆,豆瓣評分8.9,還成為愛奇藝站內最快破萬的作品,還穩穩拿下了央視黃金檔收視冠軍。

       電視劇的爆火,也讓演員成功出圈,飾演黑社會大佬高啟強的演員張頌文更是多次火上熱搜。

       不少網友還「關心」地在他微博下發表評論「查查他」

       劇中反派高啟強熟讀《孫子兵法》的設定,竟然也能引起了一波《孫子兵法》的熱賣潮,在短時間內衝上了購物平台的暢銷榜,直至賣到斷貨。

 「讀再多的書,都要和高啟強的智慧和野心相配,才能開啟高啟強的人生。」

       電視劇還沒播完,網友們豐富的「二創」就紛至沓來。他們把高啟強和劉華強兩個狠人的「做大做強」的原因進行總結提煉,得出「想成功就是得騎電動車」的嚴謹結論。

       替劇中的角色覺到惋惜,又給他們安排上了貼地氣的開店結局。

       這樣聲勢浩大的討論熱度,似乎讓剛剛過百億的春節檔一眾電影大片都黯然失色。(笑)

       觀眾熱情高漲,評分也從開篇時的8.9爬升到了最高9.1,說明了大家也認為這部劇是真的好,確實是「高開狂走」的一部劇。

       不過隨著劇集接近尾聲,最近也出現了許多不同的聲音:「感覺狂飆要爛尾。」

       《狂飆》的豆瓣評分從9.1掉到了8.8,似乎也佐證了它的爛尾。 

       正好在前天,電視劇《狂飆》播放了最後的兩集。安欣、高啟強這兩個劇中的老光棍的對決最終以安欣的成功落下帷幕,縱橫京海市二十年的高啟強一干黑社會終於認罪伏法。

       我們也是時候來聊一聊這部春節前後爆火的國產劇了。

「大尺度」下的一路狂飆

      《狂飆》的題材很常見,簡單來說就是一部「掃黑除惡」為主題電視劇。特別的是,劇情敘事方法採取了橫跨20年的雙線敘事,這種敘事方法十分新穎,2000年及2021年頭尾並進,一個從20年前事發初期的倒敘,另一個是督導組下來進行掃黑工作的正序。

       還有一個特別的地方就是,它完整呈現了黑惡勢力的發展壯大過程。

       以前的掃黑劇,黑惡勢力一出場就是反派,至於他們怎麼成反派的,要麼付之闕如,要麼輕描淡寫。

       《狂飆》反其道而行之,它一開篇細緻講述了京海市最大的黑惡勢力「強盛集團」怎麼來的,從「黑老大」高啟強身上見微知著,赤裸裸地揭開「京海市」根深蒂固的「黑惡勢力」的真相。

       2021年時無法無天的高啟強,在2000年時也只不過是一個普通善良的小魚販。

     另一方面,在前26集里,它的尺度可以與《人民的名義》並駕齊驅。比如高啟強的墮落,劇中給出了一份直指社會黑暗面的答案:

    「為什麼像高啟強這樣一個曾經也是守法的公民,勤勤懇懇、沒日沒夜地工作,到後來會發生這麼大的變化,是因為我們的社會當中,確實還存在著一些不公平的分配,導致基層的百姓覺得,如果不靠非法手段,是無法實現致富的」。

       《狂飆》直指官商勾結的現象,披露黑惡勢力壯大背後存在的「保護傘」問題,涉及的官員行政級別並不低。

       像趙立冬2000年是京海市政法委書記,此時的他已經涉黑了;2021年時他成為京海市的市長、市委副書記,他仍然是黑惡勢力的保護傘。 

       而且《狂飆》中也有很現實的一點,它並不迴避正義隊伍中,成為始終如一好人的艱難,想要檢舉的譚思言被捲入水泥、卧薪嘗膽的李響被推下樓梯、執著真相的陸寒消失得無聲無跡。

       這是很多觀眾意難平的原因:劇中以安欣為代表的好人,不僅沒有好報,反而吃盡苦頭。安欣因為有兩位高官叔叔的保護,才能保住一條性命;但譚思言、陸寒等沒背景的好人卻輕易丟了性命。

      某種程度上說,這才是《狂飆》最讓人動容、也是尺度最大的地方:以好人的受苦受難,讓觀眾對制度進行反思——這個社會,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這種對於社會環境的表現尺度,在過往的國產劇中都是很難看見的。

演員全是狠角色

       當然,讓《狂飆》有這樣出圈的話題度,劇中一眾演員的出色演繹是最為功不可沒的——尤其是張頌之飾演的「高啟強」。

       看過劇的觀眾都知道,其實張譯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主角,但張頌文的演技,硬生生把影帝張譯的風光搶走了。(笑)

       對於一個從底層爬起「黑老大」的逼真詮釋,不禁讓網友直呼「人家是演的不像,張頌文是不像演的。」

       比如表現逆襲前的草根,小魚販高啟強時,在菜市場賣魚,在把魚遞給客人時,還會「順手」放了一棵蔥在袋子里;有人叫高啟強出來,他特意設計的小細節,用魚缸的水「隨意」洗了一下手——這也來自張頌文去市場買菜時的真實生活經歷。

       接受警察審問時,唯唯諾諾低頭卑微的樣子,也像極了一個不敢惹事的小人物。

       這些貼切的細節設計和入木三分的表演,是很容易讓觀眾們感受到小人物的真實和接地氣。

       而當高啟強第一次決定收下不乾淨的兩萬塊打手酬金時,坐在天台的那場戲,張頌文還特意設置一個細節,表情凝重,把一沓錢放在眼前,很容易會讓觀眾們產生一種「被錢蒙住了雙眼」的觀看感受。

       飽滿的「底層小人物逆襲黑化大佬」角色劇本,難免讓觀眾們想起一些同類型的角色,像是很多人都提到《人民的名義》中的祁同偉,或者是讓人聯想到高分美劇《絕命毒師》中的老白。

       和這些精彩的反派一樣,他不是一個臉譜化的反派,壞的有緣由,有層次。除了讓人切實感受到這個角色的人物弧光之外,也能獲得觀眾的一絲同情;甚至出色的人物塑造讓網友們忘記了他是一個實實在在的黑社會大反派,都想跟著強哥一起幹了。

       我們熟悉的「影帝」張譯在劇中也有非常不錯的表現,他飾演跨越20年,一心掃黑除惡的刑警安欣。 從年輕氣盛的小刑警、到深陷黑暗的局內人、最後成了白髮蒼涼的絕望邊緣人。 

       三種不同的狀態隨意切換,整個30多集看下來,確實能感受到張譯在不同的表演張力。

       還有人開玩笑說劇名《狂飆》就指的是兩人一路飆演技(笑)

       潑辣美艷的大嫂陳書婷,悶聲辦大事的隊長李響,老狐狸泰叔,都無一不是貢獻了極其精彩的表演。

       說實話,陳書婷第一次出場時就給我非常深刻的印象,她站在樓梯上,穿紅色絲綢上衣,背後有陽光透過來,光影明暗交錯,神秘又危險的壞女人形象一下子立住了。

       不過除了主演們的出色演繹,《狂飆》這部劇里小配角們的演繹也足夠出色,讓每個小人物都有血有肉。

       像是「棒棒糖殺手」老默、縣城混混李宏偉、「傻子」李青、黑幫成員光頭勇、線人麻子等等,每個人身上都帶著認知、時代局限性,最後走向悲劇的結局。《狂飆》將這些活在市井、鄉村的小人物身上不同的「人性」很好地挖掘出來。

       不過這些形形色色逼真「反派」們的表演著實給觀眾嚇著了,讓人懷疑是不是演員本色出演。

       先是#建議查查張頌文 不像是演的#,上了熱搜,後來#建議查查狂飆全員#上了熱搜,還有人說:「建議查查編劇,不像是編的。」 

       看著事態「愈演愈烈」,演員們也「不得不」為自己演的反派角色直播道歉,照這麼下去,編劇承諾遵紀守法的小作文也指日可待。

就差一口氣的「爛尾」

       然而,劇集雖好,但也和過往的許多爆款國劇一樣,有很多觀眾認為它爛尾了。

       從劇情上看,《狂飆》大概分成了比較明顯的三部分。從小商販高啟強到幹掉徐江和曹闖,認陳泰做乾爹,開始發跡的第一部分;高啟強利用各種手段逐漸控制了建工集團,勢力瘋狂擴張,到高啟盛和李響同歸於盡,是最為高潮的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就是指導組抽絲剝繭,將高啟強和趙立冬一網打盡了。 

       導演徐紀周曾經這樣講過《狂飆》:「我一直希望用古典三幕劇的形式,以警匪斗爭做主線,勾勒出一個時代的人物群像。」但遺憾的是,《狂飆》結尾部分的精彩程度遠不如前面部分,這個精彩的三幕劇並不完美。

       比如結尾中高啟強想要殺死高曉晨這一段,就引起了一些「人物形象割裂」的聲音。按照劇中高啟強性格,還有對陳書婷的感情,哪怕他將陳書婷的死怪罪到高曉晨身上,也是絕不可能對高曉晨下死手的;

       高啟強這個反派角色之所以受到歡迎,就是在於他雖然心狠手辣,但對親近的人極重感情,像是就算老默的女兒黃瑤最後舉報了他,高啟強仍然是將她當成女兒來看待。

不過養女黃瑤用公司真賬硬碟舉報高啟強,為親生父親復仇,也像是港劇里拿來的老套情節

       把陳書婷和陸寒的死亡安排在蔣天和他的殺手兄弟頭上,可能很多觀眾沒想到,但並不算是太大的反轉,給觀眾帶來的震撼有限。高啟強最後被判死刑,也是所有人看劇之前就猜得到的結局。

      但這一切都有點太快了,彷彿是檢查組一來,所以問題就都迎刃而解,秋風掃落葉一樣收割了京海市的黑惡勢力。前面26集看得有多痛快,後面幾集就進行的多迅速,彷彿按下了快進鍵一般。

       而對於最後的大boss,督導組真正的大敵何黎明,直到最後一集,才匆匆地通過錄音把他抓了,給人的感覺就像考試最後幾分鐘,沒時間了,就急急忙忙把要最後一道大題寫上蒙來的答案。

       除了劇情上的安排,導致《狂飆》口碑下滑的,還有後期劇情的過量刪節改編。

       當劇情從2000年、2006年過渡到2021年時,劇情的重點放在省里派來的掃黑除惡指導組身上,劇集也明顯有了一些「變化」:刪減的痕跡越來越多,口型對不上的地方變多了。

       比如說不少細心的觀眾會發現,最後幾集中孟德海的戲份,遭到了明顯刪改,特別是安欣帶他去自首那一段,嘴型對不上。

很多網友的吐槽,也在於大結局這兩集之前的幾集,對孟德海和楊健這兩個角色的處理很潦草

      連相關工作人員都出來爆料說,「我們的素材一共剪出來一百集」,儘管不確定消息有多少真實性(畢竟100集多少有點誇張),但劇里剪輯的痕跡確實是很明顯。

       不過我想大家都能明白,這些調整都難免是基於尺度的改編。

       像是掃黑除惡指導組代表的光輝的正義力量,指導組不能有任何瑕疵存在,必須確保偉光正;

       趙立冬是貫穿始終的官場大反派,作惡多端,但如果把這個角色刻畫得太極端,擔心觀眾會「以偏概全」;孟德海在原著中也有嚴重的違紀違法問題,但從電視劇的角度來講,如果安欣身邊的人幾乎都黑化了,難免過於影響觀感,所以最後對孟德海的問題也只是出在庇護女婿楊健上,而非其他更嚴重的問題。

       實在是很可惜,結尾部分本可以是濃墨重彩的一筆。但在一些平庸、倉促的劇情處理和某些因素的影響下,無論是劇情邏輯、人物塑造、還是主題表達,《狂飆》有些走下坡路,難免給人一種功虧一簣,「就差一口氣」的感覺。

       《狂飆》確實是戴著鐐銬在跳舞,而整部劇後不如前,也的確是事實。

       很多人喜歡《狂飆》,就是因為尺度大,「敢拍」,那就難免因為尾聲時的「循規蹈矩」感到失望。實際上,作為一個普通觀眾,我也希望《狂飆》的結局可以更緊張、更尖銳,做出一些突破,一路「狂飆」下去。

       但個人覺得,作為一部現實主義題材作品,這部劇為了過審,做出這樣的刪減和取捨,也不妨礙它依舊是一部十分出色的國產劇。可能不夠精彩,但「爛尾」的評價也實在太苛刻了些。

       畢竟就算《狂飆》在倉促的改編中迎來了大結局,但豐滿的角色,演技狂飆的演員們,還是在我心裡留下了難以忘懷的餘味。

       儘管不完美,我還是希望有更多這樣的好劇。

舉報免責聲明: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戶端創作者,不代表騰訊網的觀點和立場。

隨便看看 更多

相關內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