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鬥民族」的老哥,靠在抖音上「作死」走紅

       問大夥兒個問題:平時吃飯時候用的「電子榨菜」,一般都傾向於哪一類?

       我先說,作為一個休息日也習慣蹲在電腦前的遊戲宅,本著「缺啥補啥」的原則,我在扒拉外賣時候總會翻出幾個戶外視頻,來一次精神旅行。

       選擇戶外視頻還有另一個原因,平日熱衷的搞笑視頻屬實不適合下飯,尤其是在發生過一次「鍵盤慘案」之後——它容易噴啊主要是。

       除了純粹的戶外出遊或者騎行視頻之外,有時也會想著給電腦前的自己增添幾分刺激。

       在有了這個想法後,大夥所熟知的「作死挑戰」,也就是俗稱的「外國人少系列」變成了我的不二之選。

       在偶然刷到並且收藏的幾個合訂版都看完之後,我曾經自己嘗試搜索同類視頻——話說,你們對「作死挑戰」是不是存在比較嚴重的誤解?

       直到在關鍵詞里加上了「老外」這個主語限定之後,搜索結果才從相對跑題的「調戲女朋友」、「整蠱朋友」之類視頻,回歸了我想看到的「正統作死」。

       但是,B站這些視頻終歸只是搬運而來,無論是視頻總數和更新速度都相當有限。

       為了尋找更多的「電子榨菜」,我發現了這位名叫「chebotarev」寶藏老哥。

       從名字你應該已經看得出來了,這是一位戰斗民族的老哥。而他的「作死系列」也主要以讓人腎上腺素上升的「飆車」為主。

       類似這種碰瓷式「作死」的內容,算得上是他最為常見的創作方式了。

       當然,有時他也會跟飛馳的車輛來一次轟轟烈烈的雙向奔赴(視覺上)——什麼玩意兒嗖一下子?!

       而且說老實話,我心中的「戰斗民族」形象一直是缺乏幽默感的,但很顯然chebotarev並不屬於這一類。比如某次視頻更新里,他給出了一段看上去頗有挑戰性的操作——站到汽車帶過來的二層油桶上面。

       第一次看,我的心裡一如既往,對於這兒我老哥只有「牛逼」二字,但再看就覺得有些不對了:你家油桶怎麼會跟著這根帶子跑?

       轉頭這位老哥更新了「倒放」的真實版本,盡管小小的調戲了一波觀眾,但是這波「作死操作」依然堪稱是頂尖實力。

       有時候,chebotarev也會來上一次返璞歸真,用最簡單的「狂飆」踐行自己作死系列的基本原則。

       用汽車能玩出來的花樣,顯然不止大夥兒作為觀眾能想到的那幾樣——即便不用速度進行襯托,僅僅是近距離的「親密接觸」,同樣也能讓觀眾腎上腺素飆升。

       但就像老話說的那樣「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即便是創意和行動力都相當頂級的chebotarev,同樣也有失誤的時候——但好在並沒有出什麼太大的意外。

       在發現了chebotarev這位寶藏視頻博主之後,得益於現如今視頻平台優秀的大數據系統,讓我順藤摸瓜見識到了其他很有「戰斗民族」風格的網紅路子。

       相較於chebotarev純粹追求刺激,博得眾多觀眾眼球的「作死操作」,下面這位來自烏東地區的博主的行為要更為實在,而他的目的也相當直接:恰米。

       更通俗地說,這是一位帶貨主播,只是他帶的貨是當地很實用(現在更實用了,甚至可以說是必需品)的防彈衣。

       這位老哥在防彈衣到手之後都會進行試穿,然後進行試射。

       沒錯,試射。視頻里的他,會一邊給出測試的防彈衣型號,然後用手裡的槍給自己來一下,判斷防彈衣的質量好壞。碰到這么個「不要命帶貨沒活咬」的老哥,其他廠家應該會很難辦吧?

       不覺得很酷嗎?我覺得太酷了,很符合大夥兒對戰斗民族的想像。

       當然,盡管這位老哥沒有意外翻車,但並不意味著類似的操作完全不會出意外。

       事實也證明,這種玩命的測試最好還是自己來——即便要找別人,也要找個關係不錯並且槍法過得去的。不然好好的防彈衣質量測試,很有可能會變成「骨科醫院哪家強」大評比……

       此外不得不說的是,此類視頻博主盡管關注數和點贊量都不少,但相對來講,觀眾和博主本身並不存在什麼互動,粉絲粘性也近似於無。

       一旦博主本人產出的內容和以往相比有所下滑,就很難繼續維持這么高的關注度了,換句話說——要麼不作死,要麼一作到底。

       此前chebotarev也曾有過想法枯竭的時候,然後更新了個類似於「沒活咬打火機」的短視頻。然後不出意外的,在播放量上和自己以往的作死系列相比有了相當明顯的落差。

       說到這兒,也讓我想起了當初的「國內高空挑戰第一人」吳永寧墜樓的那件事兒。

       這位橫店群眾演員出身的老哥憑借自己不錯的身體素質,選擇了「高空挑戰」短視頻和直播的路子。平日里的主要內容便是在全國各地的高樓邊緣做俯卧撐、平衡車的挑戰。

       當初出事的那天,吳永寧是在長沙一棟200多米的高樓上表演。

       在沒有任何保護措施的前提下,將自己懸在大樓外牆。但突如其來的大風很大程度上消耗了他的體力,最終沒能爬回天台,不幸墜亡。

       對於這類視頻內容的製作者來講,創作瓶頸可能近似於不存在,但自身卻要一直承受和收益完全不成比例的風險。

       所以——雖然明知道大夥兒不太可能去模仿,但在結尾還是要提醒一句:別忘了遵循「傳統」。

       這個「作死挑戰」,可一直被國內的觀眾稱呼為《外國人少系列》。

       至於咱們自己?還是看看樂子就好。

舉報免責聲明: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戶端創作者,不代表騰訊網的觀點和立場。

隨便看看 更多

相關內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