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之師2】3.23 開發日誌 鋼鐵之軀DLC 部隊對決#3

各位指揮官好!

上週,我們暫停了“部隊對決”系列的放送,以迎接《死敵:圍攻敦刻爾克》的釋出。今天,讓我們言歸正傳,並揭曉即將推出的《鋼鐵之軀》DLC 中兩個全新的戰鬥群:芬蘭的第17步兵師和法國的“多迪”叢集。

芬蘭第17步兵師

大家對這個師應該有點印象,因為該師參與了第6期死敵DLC的投票,並輸給了敦刻爾克。 它雖然獲得了玩家群體的支援,但還遠遠不夠當選冠軍。不過,我們覺得第17步兵師可能是被它那鮮為人知的蘇聯對手給拖了後腿,因此,我們決定把第17步兵師帶回《鋼鐵之師2》的戰場。

組建

第17步兵師於1941年為籌備繼續戰爭——芬蘭為收復其在 15 個月前的冬季戰爭(1939 年 11 月至 1940 年 3 月)期間失去給蘇聯的領土而加入軸心國並發動的戰爭——所組建的。 該師與芬軍其他步兵師的不同之處在於,它的三個步兵團中,有兩個是由講瑞典語的芬蘭人組成的。

在戰爭開始時,Svenska Frivilligbataljonen (SFB,即瑞典志願營),一個由自願與芬軍並肩戰鬥的瑞典公民組成的步兵營,也屬於該師的一部分。不過,到了 1942 年,該營被縮編為一個連,到 1944 年年中,蘇軍的卡累利阿攻勢開始時,只剩下半個連。而到了塔裡—伊罕塔拉戰役結束時,只有20名瑞典籍士兵倖存。

維堡的陷落

讓我們把時針略微回撥。在我們的第二個大型拓展包《鋼鐵之師 2:芬蘭的命運》中,我們聚焦於蘇聯對軸心國一環——芬蘭的進攻。而維堡的陷落則是該行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我們只是提到了它。這一事件開始於我們的卡累利阿將軍模式戰役前的數天——而其結果則與這場戰役的開場情況直接相關。

蘇聯於1944年6月10日發動了對芬蘭的進攻,並在九天後迅速到達維伊普里市(其芬蘭語名稱)或維堡(其俄語名稱)。

保衛這座關鍵城市,是未經戰陣的第 20 步兵旅的使命。該旅在六個月前才剛通過從各個團和營拼湊人力而得以組建。該旅的四個步兵營中實際上只有一個營做好了戰鬥準備,另外三個營則還未做好戰鬥準備。更重要的是,該旅在蘇軍兵臨城下的24小時前才剛剛抵達該座城市!

蘇軍突擊部隊用了不到一天的時間——實際上,只用了五個小時的戰鬥就佔領了這座城市。 第20步兵旅雖然得到了大量火炮和防空炮,以及芬蘭裝甲師作為先遣隊的整個BT-42連作為支援,但該旅的步兵還是倉皇逃竄。

芬蘭的防禦即將土崩瓦解,如果蘇聯的鋼鐵洪流繼續前進,紅軍就將突破缺兵少將的 VKT 防線——芬蘭最後的防線。 【注:實際上,還有一條薩爾帕防線(Salpa Line)】然而,由於蘇聯花了太多時間進行休整部隊(並慶祝攻佔維堡),機會之窗很快就關閉了(對芬蘭人來說,則是幸運的)。

蒂恩哈拉之戰

而這次休整所帶來的延遲則比你想象的要嚴重得多。

蘇聯人試圖利用維堡的陷落並向前推進,但為時已晚:他們的進攻路線已經被派來填補戰線的第17步兵師的先頭部隊給堵上了。

首先抵達的是來自第 61 步兵團的瑞典-芬蘭籍部隊,他們被稱為“Sextietan”(瑞典語中的“61”)。 該團部署在維堡以北的蒂恩哈拉地區。除了狹窄且岩石繁多的地形更有利於防禦外,防守部隊也意識到,這場戰鬥很可能是芬蘭的最後一戰,因而死守不退。

在大約 24 小時的時間裡,61團的士兵們在強大的火炮支援下,擊退了同樣也得到了裝甲和炮兵加強的蘇聯第90和第372步兵師向他們派出的一切攻勢。該團經受住了可怕的炮擊,以及隨後向該團陣地展開的,不可避免的蘇軍步兵突擊。儘管險象環生,但第61團的士兵們還是堅持到該師其他部隊部署並展開支援的那一刻。

一位芬蘭將軍後來評論說,“該團在 1944 年的那個仲夏週末拯救了芬蘭,即使只是暫時的”。

在隨後的兩天中,蒂恩哈拉十字路口的戰鬥一直很激烈,但芬蘭的守軍們不會再退卻了。

芬蘭第17步兵師,這支後衛部隊阻止了蘇軍進軍並在維堡以北建立橋頭堡的企圖,使芬軍能夠將其他防禦部隊投入 VKT 防線,重組並隨後停止蘇軍戰略進攻的第二階段——如“國家的命運”將軍模式戰役中所展現的那樣。

從絕望到救贖

與其他“有故事”的師一樣,第17步兵師將是一個鎖階段的戰鬥群。

A 階段,我們將專注於不幸的第20步兵旅,其中大部分是灰心喪氣的 KIVÄÄRI (PzF) 新兵和 PZSCHRECK反坦克小組,儘管新的SOTAPOLIISI(憲兵)部隊會試圖讓他們堅守在戰線上。市區內的大量工兵部隊也將得到體現。

他們將得到軍級火炮和維伊普里市周邊防空火力的支援,包括76 ItK/34 V重型防空炮(維克斯 75 毫米防空炮改成 76 毫米口徑)。

最後,芬蘭裝甲師的整個 BT-42 連作為該師的先遣隊被派出,以提供一些(少量的)裝甲支援。

而在遊戲的後期階段,您將看到第17步兵師大部隊的到來,其中包括:

狂熱的(至少在那個決定性的一天中)瑞典語芬蘭部隊SEXTIETTAN,以及他們獨有的配音;

常規的KIVÄÄRI和相關的步兵支援武器;

更多火炮,包括 203 H/17 203毫米重型火炮;

一些T-26E;

數輛“STURMI”三號突擊炮。

“多迪”叢集

不用在網際網路上搜尋了,您找不到這個戰鬥群的。歷史上,並不存在真正的“多迪”叢集,這個名字是用來概括一些部隊的總稱,這些單位駐守在同一片地區,並肩負著同樣的使命。它們將形成後來(在我們的遊戲時間線之外)正式命名為“Détachement d'Armée des Alpes”(DDA)的根基,儘管到了那時,他們的總兵力已經達到了軍級。

從裡維埃拉到阿爾卑斯山

整編為“多迪”叢集的單位是在“鐵砧—龍騎兵”行動(8 月 15 日)期間登陸普羅旺斯,並被派往保衛阿爾卑斯山口的盟軍部隊。

在登陸後的一週內,一部分德軍通過羅納河谷向北撤退,而其他部分則通過阿爾卑斯山撤退到義大利。盟軍的機械化主力部隊緊跟著向北撤退的德軍主力,但他們也不能對向東撤退的部隊放任不管。

因此,一些部隊被派往阿爾卑斯山,以支援該地區非常活躍的抵抗組織運動,將德國人儘可能向東驅趕,並封鎖每座可以被在義大利的軸心國軍隊用於反擊的山谷。

在倫敦廣播電臺宣佈盟軍登陸後,第一批在地中海畔阿爾卑斯山與德國人展開作戰的,便是當地的抵抗組織游擊隊員。山地地形是抵抗組織的避風港,他們在那裡設立了大型據點。 此外,這些游擊隊員中有相當一部分原本就是前山地獵兵(Chasseur Alpins),他們使得游擊隊更具組織和紀律性。

加普被游擊隊所包圍,直到 8 月 20 日巴特勒特遣隊的一支下屬分隊抵達,以接受德軍投降,尼斯於8月28日的起義所解放; ……

雖然游擊隊員們可以包圍甚至擊潰一些德國駐軍,但勢單力薄的游擊隊無法真正阻礙那些野戰部隊的撤退。

在我們之前提到的“橄欖球”行動完成後,盟軍首先從第一空降特遣隊派出了兩個美國空降營(一個空降營和一個滑翔機營),以加強游擊隊的兵力。

不過,“多迪”叢集的核心則由第2摩洛哥步兵師(2e Division Marocaine d'Infanterie,或摩洛哥步兵師)約一半的部隊組成,在當時由安德烈·多迪將軍指揮,並由此得名。

多迪的分遣隊包括該師三分之一的步兵、三分之二的炮兵、來自裝甲部隊和偵察部隊的士兵,以及附屬的“古米耶”輕步兵/山地部隊。

兩軍對壘

9 月初,德軍部隊撤回了邊境的阿爾卑斯山口,並回過神來準備阻止盟軍從北方入侵義大利。 雙方都駐紮在了各自的陣地上,並在整編的同時襲擾敵軍。

而在盟軍這邊,第2摩洛哥步兵師的部隊被派往孚日,以便和該師的其他部隊會合,並由來自第 4 摩洛哥山地師的,專業對口的山地部隊所取代。

與此同時,義大利游擊隊則作為意想不到的增援,出現在了法國,以躲避阿爾卑斯山另一側的德國或義大利社會共和國軍隊的反遊擊行動。約800名義大利游擊隊員們將與他們的法國抵抗組織兄弟們並肩作戰。

但他們並不是唯一的站在法國一邊的義大利人:在獲得了大量繳獲的德國火炮來武裝抵抗組織後,法軍找不到足夠多訓練有素的炮組成員來操作這些火炮。然後他們前往了義大利戰俘營,並招募了不少志願加入炮兵部隊的前義大利戰俘以組建一整個LeFH 18M炮兵營——講義大利語的法國繳獲的德軍榴彈炮!

游擊隊還使用了其他幾種火炮,包括 PaK 40——直到戰爭結束,都是抵抗組織,以及他們的繼任者最常用的火炮。

抵抗組織的重組

就像《圍攻敦刻爾克》裡描述的一樣,一旦正規部隊經過了抵抗組織所在的地區,他們的遊擊角色就基本結束了。很快,那些願意繼續戰鬥的人被邀請在戰爭期間加入法軍,並編為正規軍部隊。

在阿爾卑斯山地區,抵抗組織的成員們被用來重建法國傳統的山地部隊,山地獵兵(Chasseurs Alpins)。當地的許多游擊隊員本身就曾是山地獵兵,或者和他們一起服過兵役,這對他們很有幫助。那些“專業人員”很快改組為常規的偵察部隊和突襲分隊,而其餘人員則作為新兵接受訓練和編組。

這些游擊隊員們首先是被組織成營,然後是半旅,到了9月底,他們將重新編組為浴火重生的第27山地步兵師。 該師將成為“Détachement d'Armée des Alpes”的核心,並將在奪回阿爾卑斯山各個山口和山谷的戰鬥中一馬當先。

山地戰

因此,“多迪”叢集將成為一個新的山地師,並如所預想的那樣,非常的輕裝化,但每個階段都有許多不同的單位可供調遣。

 在A和B階段:

摩洛哥 Tirailleurs 及他們的所有步兵支援武器;

法國炮兵,包括“長腳湯姆”榴彈炮;

摩洛哥“古米耶”輕步兵,他們比起士兵,更像是古時的戰士,具有“衝擊步”和“突襲者”特性;

美國傘兵和滑翔機步兵;

大量的抵抗組織游擊隊;

一些偵察部隊、“謝爾曼”中型坦克、“斯圖亞特”輕型坦克和M10“狼獾”坦克殲擊車。

在B和C階段:

摩洛哥山地步兵及其所有步兵支援武器,且均具有“突襲者”特性;

具有“突襲者”特性的摩洛哥輕型山地火炮;

義大利游擊隊,也具有“突襲者”特性;

繳獲的火炮,包括德國反坦克炮,以及講義大利語的105毫米LeFH 18M榴彈炮;

輕裝的山地部隊。

C階段:

山地獵兵及其所有步兵支援武器,均具有“突襲者”特性;

輕型山地火炮,也具有“突襲者”特性!

戰場上見

這就是《鋼鐵之師2:鋼鐵之軀》第三場“部隊對決”的內容。別忘了在下週同一時間收看新的“部隊對決”喲!讓我們瞭解您的想法吧!

隨便看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