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作的優點在於精緻的像素風格畫面與富有節奏的動感背景音樂,還有光污染一般的遊戲特效,視聽體驗可謂直接拉滿。
這是一款不錯的肉鴿彈幕射擊游戲,還是合格的,推薦喜歡彈幕射擊的玩家購買遊玩。游戲一直在更新,游戲也越來越完整,之前因為各種bug或者道具放棄的玩家,可以現在嘗試遊玩。
也許《鬼泣5》在劇情方面確實不能滿足一些老玩家,但年度最佳動作游戲的稱號也不是徒有虛名的,本作絕對能帶給你極致的動作與視聽體驗。
這款遊戲的整體質量很高,但也有一些缺點,例如前文中已經指出的建築建模與整體風格的觀感差別,還有遊戲音樂上依然是以前的內容質量更高,遊戲某些迷宮尤其是第二關關卡設計略顯普通,模式化太重(雖然可能是對第二關BOSS行為的嘲諷),遊戲會莫名閃退或者卡死(務必即時存檔)。文末,這款遊戲如果能定價在200-300之間,我會強烈推薦玩家購買的。
2021年2月《女神異聞錄5 亂戰:魅影攻手》STEAM版的推出可以看作是此前既定戰略的初步落實。雖然暫時還沒能等到翹首以盼的《女神異聞錄5皇家版》移植版,但P5S也是分量十足,能在STEAM上玩到也算是夙願得償了。
與其說是無雙遊戲的改變,不如說是兩種成功玩法的融合。《P5》自身的戰鬥機制、RPG養成要素和無雙遊戲成熟的戰鬥設計相結合,搭配上原作的後日談劇情、潮到爆表的外包裝,最終呈現上來的是一盤軟糯得當、甜而不膩的精緻點心。
《戰神4》或者說是《新戰神》這款游戲可以說是年輕人接觸這個IP的系列第一作,我這么說並不是想要佯裝成一個資歷高深的老玩家(畢竟我也是第一次接觸戰神),而是《戰神4》是戰神系列的一個全新起點。
至於冗長的任務,其實也有辦法變得有趣:你只需要把任務讓你去的地方變成一段新的冒險,享受希臘的田野、月光、雪白的大理石和湛藍的海面。不必著急推進主線,畢竟,奧德修斯回家花了足足十年呢。
卡夫卡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目的雖有,卻無路可循;我們稱之為路的,無非是躊躇。而音樂組合縱貫線的《亡命之徒》里也有這一句歌詞:出發啦/不要問那路在哪/迎風向前/是唯一的方法。去哪裡根本不重要,怎麼走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在這場旅途中,我們所收獲的充實。在《歐卡2》里穿越歐洲的一次次旅途,正如同我們生命里一段又一段的人生經歷。 汽車的引擎正在發動,我知道,下一場旅程,即使開始。
小航母最早接觸育碧遊戲是《刺客信條:兄弟會》,之後在幾年內又相繼玩了《刺客信條》第一部,《刺客信條2》,《孤島驚魂3》,《孤島驚魂4》以及《刺客信條:黑旗》。那時候的育碧給小航母的感覺,非常會講故事,非常會塑造角色。
如果要我選一款最適合第一次嘗試開放世界的玩家,那麼我會毫不猶豫地推薦《刺客信條:奧德賽》。這款游戲在開放世界這方面,我個人看來是最優秀的(當然這跟我自己玩過的開放世界較少有關),這游戲無論是游戲劇情設計、游戲戰斗系統還是游戲風景設計都是值得一玩的。
這款遊戲被移植在Switch平台上增加了「手持」屬性後這款既「肝」又特別「養老」的遊戲和Switch的契合度,在我個人看來卻是相當之高,簡直就是不二之選!
若站在樂觀的角度來看,《帝國時代4》的出現同時也意味著系列的新起點所在,意味著這段以深厚歷史底蘊為舞台的即時戰略遊戲還未從我們的視線中遠去,而且它還有了全新的頭盔和鎧甲,有了那份繼續向前邁進的勇氣與決心。
曾經RTS游戲風靡全球,無論是《帝國時代》,亦或是《紅色警戒》,又或者是《星際爭霸》都有著一大批狂熱粉絲。如今時代不同了,潮流變成了FPS,RPG,開放世界,Moba,吃雞。
單論流程而言,本作的雙角色表裡關還有額外模式提供,結合游戲售價而言,本作體現要比生化3重製稍勝一籌。
與《晚班》不同,《隱形守護者》採用了PPT式的劇情演繹手法,與其說是真人電影,不如說是真人動態漫畫。但定格的畫面配合鏡頭的移動與特寫,其劇情的張力絕對不輸完全動起來的電影。
這是一款十分優秀的遊戲。這款遊戲最大的成功點在於讓玩家體驗到那種步步為營的諜戰人生,一路上遇到的朋友、敵人的人性與劇情的需要拿捏得恰到好處。
豐富的角色設定選項,讓玩家可以量身打造自己的角色,玩起來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游戲世界中豐富的互動內容,配合優秀的畫面表現,讓人有強烈的探索慾望戰鬥策略豐富,甚至可以單獨提出來當作戰棋游戲
在《受命於天》DLC中,玩家若能夠平定北方大地,就可以拉攏何儀,共謀大事。一般來說,大家就會直接給他封個將軍,讓他帶隊打仗,但這里,玩家還可以將政權拱手讓出,讓何儀居於高位,玩家則為了何家天下而沖鋒陷陣——別說,這樣做還挺有趣的呢。